Episode 25
Vol 24:好担心会成为被“大厂”耗死的年轻人啊
January 19th, 2021
1 hr 25 mins 34 secs
Season 1
Your Hosts
About this Episode
作为社会新鲜人,从拼多多事件开始,我们会担心,这件事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吗?这个话题在未来预想图内部引起激烈争论,我们发现了一些职场新鲜人与职场经验者之间的认知差异。
最终,我们决定做一期节目。我们在未来预想图内部,向即将工作或者刚刚工作的社会新鲜人们征集了一系列问题。这些问题涉及四大领域:针对公司的困惑、个人成长、社会组织与结构和教育。
对谈中,我们和嘉宾分别从团队和职场的角度提出我们的观察与看法。但说实话,大家思考与讨论的一些领域可能超出了我们的知识领域范围,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想法与观点,欢迎留言参与讨论。
|主播|
赵慧 | 未来预想图主编
| 对谈嘉宾 |
Sean Ye(叶楠) | 曾在综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任仕达(Randstad)担任市场营销经理,以及人力资源咨询机构美世咨询(Mercer)担任数字营销总监。如今,他是自媒体品牌“瞎说职场”主理人,也是知乎人力资源话题优秀回答者。
| 时间轴 |
Part 01 关于公司:
04:15 “大厂”这个词到底意味着什么?去“大厂”能给我们带来什么?求职时怎么判断一家公司适不适合自己?
06:37 在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时候,所在行业前景、岗位前景、薪资水平、Work Life Balance、是否遵从内心 calling,这些优先级该怎么排?除了以上这些,我们还能有别的对“好工作”的定义吗?
16:18 入职后,发现要做的事和想的完全不一样,可能是企业文化、目标不同,也可能是没想到工作内容。这时候该怎么办?怎么判断是我有问题,公司有问题,还是行业有问题?
18:43 对待工作的责任心,是否有底线?不在公司却心系工作,坐在自家床边起早摸黑、通宵达旦算不算“加班”?该继续热情工作,还是劝退?
23:25 该怎么看所谓的“职业规划”?比如说,该不该考虑第一家公司会对后续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。
28:57 有时候有公司会有不成文规矩说,加薪不升职、升职不加薪。这种事真的摊到我头上该怎么办?
31:00 为什么一些公司人不敢逃离 996?
Part 02 关于个人成长:
36:34 有两种说法,第一种:一定要选择自己热爱的工作,因为人生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工作。第二种:一旦爱好变成工作,都会是痛苦的。这两种到底哪种更对?
37:45 乔布斯说的“热爱工作”是不是一种资本主义谎言?享受工作是不是只是像他那样的“天才”才有的特权?
39:36 我找到了喜欢的工作和公司,但很难想象今后的职业生涯,好像必须升职加薪。怎么才能不那么焦虑?
43:11 关于“摸鱼方法论”、反对“奋斗逼”的讨论越来越多,我觉得职场人奋斗不是坏事,但奋斗和“奋斗逼”的界限到底在哪里?
47:28 很少有人天生喜欢拼加班吧?但是眼看同事都在加班,我早走“不合适”,只能陪加班,怎么办?
49:22 如果住在二线城市,没什么机会,学历也没有优势,对自己没自信,长辈逼我考公、考教资、去国企——怎么样才能开阔眼界、学会独立判断?
52:54 职场培训类知识付费是智商税吗?除了那些卖课的人,有人真的靠这个走上人生巅峰了吗?
55:13 你会不会鼓励自己或者朋友转行?转行就意味着放弃原来积累的经验了吗?
58:18 职场中应该专精某件事(“深度”)还是懂更多(“广度”)?
Part 03 关于社会组织与结构:
59:53 为什么最近听说的猝死事件都发生在年轻人身上?
61:59 “打工”真的有出路吗?尤其是在一线城市,“打工”有未来吗?
62:44 选择在二三线城市做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,真的不如在一线城市打工吗?逃离北上广究竟是在逃离什么,又需要放弃什么?
64:24 网民普遍对 996 加班怨气大,归根结底不就是“剥削”——大部分钱进不了自己口袋,还要搭进生命和时间。有些股东投了钱,但从来不参加经营。企业所有制、员工分红是不是也值得讨论/科普一下?我觉得大家好像对这个都没什么概念。
69:02 企业之外,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减少拼多多这类事件发生?
Part 04 关于教育:
75:37 学校对应研究和学术,根本不对应企业职场,社会实践对找工作一点用都没有。从学校到职场中间的过渡阶段,需要职场教育吗?如果应该有,那这种教育该谁来做——学校?公司?平台(领英、猎聘等)?第三方机构?大学教育应该以培养职业人才为目的吗?
79:52 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硕博士“高学历人才”吗?不是还有很多职场培训吗?
82:35 十年前热门专业金融,前几年的热门专业土木工程,现在都成为“天坑专业”,一部分可能是产学研脱节的问题,那么普通人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又能做些什么呢?
| 延伸阅读 |
【1】蛛网型职业发展
相对于金字塔型的职业发展结构,蛛网型职业发展由各种选择和相互关联的选项组成的职业发展道路。
| 观点 |
在讨论这期播客选题时,未来预想图的小伙伴们也提出了一些看法。
思路 A:我们这一代人已经不相信“努力改变命运”
2017 年有个特别火的纪录片,叫《出・路》,导演拍了三个主人公、三条故事线,其中生在北京的女生袁晗寒,家住四合院,17 岁辍学,花 3 年游历欧洲,再回来考大学,后来注册了一家艺术投资公司,但另外两人——徐佳复读三年上了二本大学,马百娟跟不上学习,15 岁出来打工。我更愿意相信独立判断能力是一种后天能力,需要长期各方的协同培养。努力确实让徐佳在城里过上了不错的生活,让马百娟赚到了一些钱,但他们和袁晗寒还是没有可比性。
我们明白实习的重要性,但一些地方实习机会少,很多人对人生没有太多想象力,也不清楚、无法试探能力边界,害怕失败,不敢质疑。即使是中产子女,也会遇到控制欲超强的父母和让人胃溃疡的竞争环境。我们应该自救、互助,甚至反抗,去寻求改变。
思路 B:怎么让维护劳动权益变容易
作为员工,如果我想维护劳动权益那应该怎么办?这也涉及到环境和思维模式问题,比如国外有工会,和公司出现劳动纠纷那可能我会想去找工会。国内公司工会基本上就负责节假日发礼品,而且我们整个成长环境出来就是普遍不会反问,思维方式偏向于单向性,体现到求职者身上可能就是看到某某公司好,大家都去那我也要去;如果出现问题那一定是施权者的问题,我身上什么问题也没有。这种情况下如果找公司无果,那是否有第三方机构可以调理劳动纠纷?
*你可以通过以下机构咨询劳动纠纷问题:
【1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
全国劳动保障咨询热线:12333
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务服务平台:http://www.12333.gov.cn/
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:各地的人社部门,你可以搜索“所在直辖市、省份+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”寻求帮助
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(简称“人社部”)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主管人事行政和劳动行政的组成部门。
12333 电话咨询服务由人社部运营,为社会公众提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的政策咨询、信息查询、办事指南、在线受理和投诉举报等公共服务。根据人社部的公开资料,目前,全国 300 多个地市和 32 个省级人社部门都开通了 12333 电话服务。除了电话,你也可以关注 12333 微信公众号或下载 “掌上 12333”手机 App。
【2】法律援助中心
法律援助中心是政府法律援助机构的正式名称,是一种专门由国家拨款设立的法律服务机构。在遇到劳动纠纷时,如果你需要律师服务,但因经济困难无力聘请律师,法律援助中心能提供无偿法律服务。你能在这里免费咨询律师,而对方会站在你作为受害方的角度提出建议。当然,预算充足时,你也可以咨询其他曾处理劳资关系的商业律师。
【3】劳动仲裁委员会
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机构,该机构会审核你的申请,决定立案还是不予受理。如果立案后劳动调解不成功,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就会开庭审理。选择劳动仲裁,等于走法律程序解决问题。
思路 C:时间证明没什么永远是“金饭碗”
几年前,校招的鄙视链还是“四大”—“快消”—银行,“大厂”只是互联网圈子自己的黑话。当这些年“大厂”变成香饽饽,选择工作的标准似乎一直没变。
思路 D:尊严、好奇心、价值感……我们能从工作中获得什么?
之前跟一位大学就辍学的独立策展人/艺术写作者聊天,我问他为什么选择这份职业,他说是因为他只会做这个事情,又说能够在这份工作中找到尊严(原话是“dignity”)。我觉得他很酷,但我还是迫于生计,不敢像他这么洒脱。我身边很多在互联网企业实习的同学好像也都变得很憔悴,对周遭事物失去好奇心。当我们在选择一份工作时,如何去定义或衡量它的价值?如果在工作中获得很高的价值感,但是收入却很低,或者在大多数人眼中不那么体面,这算是遗憾吗?
*关于这些标准,我们发现社会新鲜人的想法,与职场 HR 建议大家可以考虑的方向有很大差异。大家可以继续在评论区讨论本期节目中提到的“标准”与“工作价值”。
思路 E:互联网“大厂”背后的制度缺位
对于日常加班到凌晨的人,是否应该买份意外险?因为有些猝死的案例是很难认定为工伤,他们该怎么保障自己的家人?
*你可以了解这些职场关联保险信息: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说法,猝死指“平时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,在短时间内(6 小时内)因出乎意料的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”。关于猝死的定义口径不一,暂无公认标准。
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猝死保障的保险种类,如果你考虑购买,记得跟卖方确认细则。
【1】医疗保险(医保)
医疗保险一般可以报销一部分医疗费用。
根据《社会保险法》和《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》规定,企业必须给员工缴纳“五险一金”,即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险、失业保险、工伤保险、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。除此之外,一些企业还会为职工购买商业医疗保险,但这并不是义务。
【2】工伤保险
根据《社会保险法》规定,企业必须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。
但工作时猝死不一定就是工伤。《工伤保险条例》第十五条规定,工伤的判定条件之一是“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,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 48 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”。也就是说,如果公司未曾认定加班算“工作时间”,而猝死者事发时不在公司内,那离开岗位、延时工作期间的猝死不在被保范围内。
【3】意外伤害保险(意外险)
猝死本质上是自然疾病导致的死亡,不属于意外伤害“外来、突发、非本意、非疾病”的范畴,但因为市场需求,也有保险公司推出承保猝死的意外险。
【4】人寿保险(寿险)
人寿保险是人身保险的一种,保的是“寿命”,以被保险人的生存或死亡为给付条件,一般包括猝死。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猝死保障险。
【5】重大疾病保险(重疾险)
当被保人达到保险条款所约定的重大疾病状态后,由保险公司将根据保险合同约定支付保险金,但要注意条款中是否有“身故责任”这一项,否则保险公司对被保人的死亡不负责,就不会赔付。另外,因为猝死从病发到死亡时间短,猝死者可能不符合条件。
思路 F:我们看到了“大厂”的苦与恶,但那只是冰山一角
是否只有“大厂”才存在压力大、工作强度大的问题?那些“小厂”是否也同样存在工作辛苦、高强度、不容拒绝的加班等问题?如果加班和拼命确实已经是一种社会惯常的现象,“大厂”的“苦”与“恶”是不是比“小厂”更容易看到、为“大厂”拼命的日子是不是显得更光荣?如果是这样的话,那些在“小厂”累死累活的人又应该如何?
听完这期播客,你的想法改变了吗?
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你的意见。
| 后期制作 |
刘舒婷
| 收听方式 |
你可以通过小宇宙播客 App、苹果 Podcast、Spotify、喜马拉雅、网易云音乐、荔枝等平台收听节目。
| 认识我们 |
微信公众号:未来预想图,欢迎关注我们的更多内容
你可以添加官方微信(D桑):dream-labo,加入我们的读者/听众群
| 联系我们 |
[email protected]